top of page
洞見臺灣 — 臺鵠與主流生成式AI的實戰對話

張素玢
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史所 名譽教授

陳冠妃
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 助理教授
摘要
本場次演講將通過實際操作與展示,比較臺鵠AI在臺灣歷史文獻智能化應用的創新成果,並探討其對未來數位人文研究方法論的啟示。「臺鵠」是一個以數位人文視角出發,建構於臺灣人文一手史料與檔案之上的知識探勘系統。系統研發團隊者先盤點大量具代表性的史料資料庫,繼而依照不同的史料結構和特性將之分類,目前納入的資料庫包括《臺灣省議會公報》、《臺灣明清行政檔案》、《日日新報》(漢文版)等等,這些資料庫是以嚴謹學術規格建置而成的。到底臺鵠系統與目前主流生成式AI相比,其所生成的知識或探勘結果有何獨特之處? 我們以臺鵠與目前被廣泛使用的ChatGPT進行以下三組實測比較:(一)以《臺灣相關明清行政檔案》臺灣抗官事件;(二)以日治時期漢文版《日日新報》所報導的人物的經濟活動;(三)以《臺灣省議會公報》中的資源開發議題,實測結果顯示,臺鵠在以下三個面向展現顯著優勢:(一) 史料引用的精確度: 臺鵠能提供完整出處索引,確保學術引用的嚴謹度。(二) 文獻脈絡的理解: 系統能準確掌握臺灣特定時期的用語特徵與歷史脈絡。(三) 不知為不知,怯於一本正經說瞎話。臺鵠基於這些史料文獻資料庫,讓使用者可以利用札實且有明確出處的史料檔案進行研究;這些優點使臺鵠成為人文研究的可靠工具,不僅提升研究效率,更確保了學術成果的可信度,這是「臺鵠」人文知識探勘系統在學術研究上可優於其他生成式AI之處。
bottom of page